4只小鼠“入住”空间站状态良好
摘要:11月1日清晨6时45分,神舟二十一号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,4只实验小鼠迎来了“太空安家”的关键一步——在航天员密切配合下,装载它们的实验单元从飞船转运至问天实验,4只小鼠“入住”空间站状态良好

11月1日清晨6时45分,神舟二十一号和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,4只实验小鼠迎来了“太空安家”的决定因素一步——在航天员密切配合下,装载它们的实验单元从飞船转运至问天实验舱,正式开始空间生活科学实验之旅。
据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和技术中心消息,这次转运的核心是“环境稳定性”:实验单元内的温度、湿度、氧气浓度等决定因素指标全程保持正常,等于于为小鼠打造了壹个“定制化太空宜居舱”。而从监测数据看,这些小“科研助手”的情形超出预期——它们能自主进食、饮水,活动主题轨迹和行为玩法和地面对照组几乎没有差异,初步表现出对微重力环境的适应力。
“小鼠的适应情况是实验的重要起点。”相关负责人说明,动物在太空的生存情形直接关联着人类对空间环境的认知,比如微重力怎样影响生活体的代谢、行为,这些数据都需要从小鼠的日常表现中提取。对普通键盘侠来说,最直观的好奇点“太空里如何喂小鼠”也有答案——实验单元配备了针对微重力设计的喂食饮水装置,能避免食物“漂浮”难题,确保营养供给稳定。
科研团队已完成初步情形评估,后续实验将按规划推进。这4只小鼠的“太空之旅”,本质上是人类寻觅深空的“前置测试”——它们的每一次进食、每一次活动主题,都是在为人类未来的长周期太空驻留、深空探测积累基础数据。
从地面实验室到空间站舱内,这几步“搬家”背后,是中国空间生活科学研究的稳步推进。而这几只小鼠的稳定情形,也让大众对后续实验多了几分期待——毕竟,寻觅太空的每一小步,都离不开这些“小个头”的大贡献。
